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货币政策再次走到岔路口

中国经济信息网  2014/5/22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观察实体经济,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探至17.3%的近13年 新低。而且,由于4月cpi重回2%以内,且ppi持续负增长,有些机构又开始 担忧中国经济或面临通缩风险。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迭加结构性矛盾的压力,宏观调控政策又一次站在放松与否 的岔路口。由于4月进出口、投资和价格等宏观数据的疲软,外界对货币政策转向放 松的呼声渐高。但是,决策层这一次会更加有政策定力,取向只可能是“定向发力” 而非“全面放水”。

      首先,从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判断,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并非周期性的下行, 而是结构性调整的压力。我们不能简单地使用逆周期政策刺激,货币政策的强刺激会 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cpi回落确有周期性因素,但ppi连续26个月负增长, 主要是过剩产业去库存、去产能所致,放松货币于事无补。而且,许多专家判断,只 要稍加放水,通胀就会死灰复燃。

      其次,金融机构流动性总体相对宽松,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基本与去年同期持 平,银行间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且,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内 贷款同比增长15.3%,高于整体的12.8%。当前投资乏力,并非信贷支持不 逮,货币放松的作用有限。

      第三,针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货币政策正在定向微调,这也是央行所言“ 主动作为”的体现。诸如有针对性地对三农金融机构降准,通过公开市场调节流动性 ,加大金融在棚户区、铁路基建和小微的支持力度等等。数据显示,国家开发银行今 年前4个月已向棚改项目发放贷款10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8%。

      再观察金融市场,明显的“宽货币、紧信贷”格局,即货币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 ,银行信贷控制严格。虽然货币市场利率较低,可无法向中长端融资利率传导,市场 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背离,居民个人和企业贷款利率普遍逆势上扬。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因限制贷款额度以及压制非标等,导致商业银行“有钱不能贷”。 但是,准备金工具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也难以压低长端利率。

      故此,对于结构性问题,决不能全面性刺激。这是因为强刺激的恶果颇多:首先 ,进一步加剧投资需求和消费的失衡。其次,继续恶化产能过剩。第三,政府主导的 投资,造成了事实上的“国进民退”。第四,在金融领域,加剧了资产错配和资金空 转矛盾。降准未必能给实体经济多少支持,却会直接鼓励金融市场和房地产。这样的 逆向选择无助于降低金融风险和平稳去杠杆。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