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上海自贸区:聚焦国际船代业全面开放

航运界  2014/6/16  [访问本页PC版]

      在船代协会高调反对国际船代业全面开放之后,有业内人士反驳认为,包括船舶代理等基础性航运服务,大多具有很强的本地固定性特征,即使进一步开放外资,也难以形成外资垄断格局。其一,历经开放市场的淬炼,目前具有港口或航运背景的船代企业,都已成为航运服务市场的主力军,占有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其二,大型航运企业设立的船代企业以服务自身船队为主,无疑具有成本效益优势,如果其船代业务外包,势必弊大于利。其三,本地船代企业无论是经营实力、市场联系抑或本地文化认同等,均拥有外资企业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总之,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缩减,是放大市场的“无形之手”,是推动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有形之手”。

      沪上船代企业调查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上海船代企业约200家,但是真正在经营的仅有70多家,其中十几家是集装箱船代企业,其他为散杂货船代企业。在十几家集装箱船代企业里, 7~8家主要为自船自代,如中货、海丰等。另有一些是中外合资,如鹏海国际船舶代理等,这些都是外资航运企业与中资船代、港口等企业合资。目前上海港大型公共船代企业有5家,分别为上海外轮代理、上海联合船代、上海航华船代、中外运船代和华港船代,这5家几乎占据公共船代80%的市场份额。

      那么,站在“风口浪尖”的船代企业究竟如何看待船代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看待未来市场的全面开放?《航运交易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上海外轮代理、上海联合船代、上海航华船代和中外运船代4家企业相关人士。

      船代业利润微薄

      随着中国海运市场的开放,目前外资已经可以在上海开设独资船务企业,订舱等业务也可以涉足。

      上海联合船代相关人士表示:“航运企业现已将能产生较高利润的业务都收归自有。船代企业能做的事附加值较低,且耗费人力资源,通常是航运企业为利润最大化而不愿意做的事,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帮航运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上述人士表示,依照目前的贸易形势,中国未来的进出口贸易不会出现大幅增长,“船代企业虽有一定生存空间,可维持一定利润水平,但是太大的发展已不可能。”

      上海航华船代相关人士也表示,船代业务中最赚钱的部分,如订舱、换单等业务,航运企业都已收回去自己经营,委托船代企业的工作多是较复杂琐碎的,如海关、边检等手续。“航运企业有时甚至会采取一船包干的模式包给船代企业。所以,船代业开始进入薄利时代。”

      开放不能乱市场

      在采访中,4家企业均认为船代业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是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非搅乱市场。

      上海航华船代相关人士认为:“市场完全开放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客户,只有足够竞争的市场,开放才有意义。集装箱船代市场为何不适合开放?因为客户数量非常少,上海港的班轮公司能够报上名号的只有30家左右。南方港口就是前车之鉴,南方港口市场开放较早,开放力度大,导致船代企业恶性竞争,甚至出现‘零代理费’。这样的市场不仅无法健康发展,反而更加混乱不堪。”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