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沿江港口海进江煤炭运输格局发展态势研究中国港口 2014/8/9 [访问本页PC版](2)水水转运比重高,承担了皖、赣、湘、鄂地区和浙北水网地区的煤炭中转任务o2013年沿江港口出港煤炭部十1.3亿t,其中公用码头出港1.1亿t,占85%。与公用码头进港量(1.27亿t)对比,公用码头接卸的煤炭近90%均经水运再出港,水水中转比例很高。中转至皖、赣、湘、鄂地区和浙江内河水网地区4500万t的煤炭运量几乎全部由公用码头承担。 海进江煤炭中转至浙北水网地区的运量主要由苏州港承担;海进江煤炭中转至皖、赣、湘、鄂地区的运量分布呈均衡化态势,南京、扬州、泰州、南通、苏州、15五港均保持在150毛左右的比重,镇江、江阴2港保持在10%左右的比重。 (3)煤炭作业以通用泊位为主,且作业港点分散。根据专业化泊位统计资料,截至2013年年底,沿江港口公用煤炭专业化泊位仅有8个,通过能力1500万t,均为非深水泊位。2013年公用码头完成吞吐量2.4亿t,沿江大量的通用泊位承担了950毛以上的公用煤炭 码头运量。充分考虑公用煤炭专业化泊位和从事煤炭运输的专业化通用散货泊位能力,仍然可以看到公用煤炭泊位能力普遍较为紧张,特别是镇江港和泰州港,不仅缺少专业化煤炭公用泊位,承担煤炭运输的成规模通用散货泊位能力也较低。煤炭大部分在中小型通用泊位完成,且作业港点分散。 3。江苏省沿江港口公用煤炭码头发展空间判断 今后,沿江电厂、钢厂等大型煤炭用户仍以企业专用泊位接卸为主,公用煤炭泊位则承担周边地区煤炭中小用户和皖、赣、湘、鄂沿江地区、浙北水网地区煤炭中转运输任务。结合江苏沿江大型煤电项目规划,预测为满足江苏沿江煤炭需要,江苏沿江港口公用煤炭码头承担的海进江一次接卸量2020年为7000万to同时,江苏沿江港口公用煤炭码头还将承担为苏、皖、赣、湘、鄂地区和浙北水网地区中转运量为5500万t。因此,江苏沿江港口公用码头承担的海进江煤炭一次接卸总量2020年为12500万t 。 根据江苏沿江公用煤炭码头海进江运量预测和“十二五”期江苏沿江公用煤炭码头建设情况,预测未来江苏沿江公用煤炭码头发展呈现以下三方面趋势: (1)江苏沿江港口公用煤炭码头承担的海进江煤炭运量仍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江苏沿江港口公用煤炭码头承担的海进江煤炭运量2020年较2013年增长1500万to增长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为皖、赣、湘、鄂地区的中转运输需求上,占到总增长量的近70%。 (2)公用煤炭码头运输由能力紧张向竞争激烈转变。随着“十二五”期太仓华能煤炭公用码头、镇江国华煤炭储备基地建成投产,将新增煤炭一次接卸能力近1800万t左右,极大缓解江苏沿江公用煤炭码头运输紧张局面。同时,江阴利港、泰州靖江等沿江一批通用散货泊位将建成,目标市场均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煤炭等物资转运为主。未来长江沿线海进江中转运输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3)大型煤炭、电力企业的煤、电、运一体化战略将在煤炭运输市场中起到“双刃剑”的作用。各大电力企业在苏、皖、赣、湘、鄂地区均有电力布局,并提出了电力建设或者收购计划。为了增强对企业内部电厂的煤炭供应保障度,各大电力企业集团提出了煤、电、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运输布局中,依托各电力企业在江苏沿江临海的电力布局,规划建设具备中转储运功能的煤炭公用泊位,在保障苏、皖、赣、湘、鄂地区企业内相关电厂煤炭供应需求的同时,加强对腹地内中小煤炭用户的开发,开拓新市场。这种发展模式,在保障沿江电力企业煤炭供应的同时,也在沿江公用煤炭运输市场上起到了垄断部分需求的效果。 (4)深水航道的建设、城市化改造等将推动江苏沿江公用煤炭泊位向集约化布局,并且重视服务功能的提升。沿江各港均有岸线城市化改造的意向,城市附近的老港区通用散货泊位将考虑能力改造或退出市场。同时,-12.5m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后,5万吨级散货船将成为主力船型,5万吨级的通用散货泊位能力进一步发挥,竞争优势提升,迫使承担海进江煤炭接卸的中小通用泊位进行功能调整和资源整合。依托江苏规划的六大煤炭中转储备基地,江苏沿江公用煤炭码头将进一步集约化布局,并且逐步拓展仓储、配煤功能,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运输、配送服务,增强竞争力。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