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将坚持稳健货币 严防“脱实向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10/31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 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猜测无根据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涨、央行研究加强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最近,货币市场的一系列最新变化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其中不乏“中国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的猜测。不过,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货币政策既不能“放水刺激”,也不能过于紧缩。因此,尽管未来货币政策制定会将各种最新情况考虑在内,但稳健仍然是中国货币政策主基调和关键词。

    汇率波动并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定位上看,“保持物价稳定”与“促进经济增长”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两大核心职能。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与新旧动力转换期,“稳定就业”“保障国际收支平衡”“支持小微企业”“促进精准扶贫”亦成为了当下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事实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变化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并不容易被精确探知,很多变化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使趋势变得明显。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一方面要通盘考虑各种因素,另一方面也会主次分明,从确保重要目标实现的大局出发进行决策。”赵锡军说,当前汇市、楼市等方面的最新变化会引起央行注意,甚至可能促使其使用流动性工具、市场干预等调控手段,但却并不足以动摇货币政策稳健的主基调。

    例如,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撰文指出,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波动率小于绝大多数储备货币,更是远小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适度的、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脱实向虚”要严防

    但凡政策都要讲究一个效果,而货币政策本身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性。经济学上曾有个形象的比喻:“人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却不能强迫它喝水。”

    过去,中国经济增速很高,资金投入各行各业都有不错的利润。而如今经济进入新旧动力转换期,投资的整体回报率出现阶段性下降,资本的稀缺性不再突出。在此背景下,资本容易“脱实向虚”,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