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将坚持稳健货币 严防“脱实向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10/31  [访问本页PC版]

    中国民生银行(9.310, 0.04, 0.43%)董事长洪崎认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要求。近两年,我国资金“脱实向虚”有所加重,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增加,推高了资金成本,加剧了资产泡沫,累积了系统性风险,这既不利于实体经济也不利于金融健康发展。因此,严防资金“脱实向虚”十分重要,这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

    在具体操作上,洪崎给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加金融供给,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丰富企业融资渠道。二是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短期内则可扩大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试点,鼓励投贷联动、债转股等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突出重点服务领域。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的考核政策都要向节约资源的技术开发和生态环保倾斜,同时银行机构自身也要避免过度投机行为,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特色经营战略。四是抓住科技进步机遇。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成长,金融业要适应科技创新行业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行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中实体部分与虚拟部分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以房地产业为例,传统概念中就是地面上可供经营或居住的建筑物,属于实体经济范畴,但如果资金过度涌入并炒作,那么房地产显然就有了更多虚拟经济的味道。而这些,都是货币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赵锡军表示。

    服务改革有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资金在局部领域“脱实向虚”有所加重,但货币政策在引导资金服务改革、促进经济转型方面也并非没有斩获。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9 月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92 万亿元,同比增长达15.9%,这一增速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6.8 个和9.9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目前的货币政策是适度的,而且由于房地产价格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稳定,因此货币政策肯定要考虑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是因城施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基本触底,未来货币政策向宽松倾斜的必要性并不大。下一步,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与货币政策更好地配合。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