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退出主流渠道 新中源陶瓷败走京城

  2017/7/2  [访问本页PC版]

    北京新中源方面表示,并未过度依赖这一模式。孙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0元购砖”的成交价通常高于市场最低价,有一定利润空间,就算全额返现,也要分很多期,用几年时间,企业可以预先获得现金流。“即使全额返现,由于返现比例较低,成本仍在可控范畴内。如5月活动仅有14位消费者获得返现资格,2013年首次活动中,仅有1%消费者享受返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使作为噱头,“0元购砖”模式吸引力也不是很大。“营销模式单一,仅靠展销会和团购网站拉来的客流非常有限,缺少主流卖场流量,单一大店难以触达更多消费者。”大店模式和促销模式都不符合瓷砖行业发展趋势,陈勤显评价称。

    主流渠道逐渐撤出,营销模式缺乏创新,新中源旗舰店的运营在北京逐渐走上穷途末路。这座桥头堡从销售额破亿元急遽萎缩,2015年腰斩至5000万元,2016年再度降至3000万元。销售人员也从鼎盛时期的400人,降至2015年的100人,2016年已不足50人。有公开报道称,2014年初北京新中源一场总裁签售会补贴费便高达3000万元, 如此“大手笔”,要想挣钱实在是难。

    战略短视

    从云端跌落谷底,“0元购砖”模式只是北京新中源和广东总部博弈战的自救策略,更进一步来看,新中源败走京城,根源应追溯至广东总部的战略短视。

    “不顾市场环境定任务,随后就要求交钱打货,让经销商压库存,又不在战略层面配合。没有完成任务就拖着不发货,频繁延迟送货,既损害品牌信誉,又让导购信心大受打击,纷纷离职。”在孙强看来,广东总部和北京分公司的博弈焦点在于争夺现金流,“把钱都给了他们,我们怎么发展呢? 0元购砖 也是为了盘活现金流。”

    北京市场一波三折的归属关系,也暴露了新中源缺乏长远战略规划:2009年之前属代理模式,后经营不善由总部收回代理权。2010年10月,1.2万平方米的大店开业,由总部直营,与分布在京城各大主流卖场超过20家的专卖店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北京新中源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总部再度将直营改为分销,曾担任北京大区总经理的曹文华与总部签下转让协议,以曹文华分期向总部还款的方式,揽下存货与大店,成了“承包商”。

    总部对北京新中源的支持缺失,从6月19日广东新中源发布的《授权律师声明书》也可略见一斑:声明书称北京新中源是“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曹文华才是“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经营管理者”,总部“对北京新中源公司对外拖欠的货款及其他债务不具有任何法律上的清偿义务”。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