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反省中国企业十年营销

  2007/8/27  [访问本页PC版]

    因而,从战略的层面上讲,营销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你决定放弃什么,然后才是你集中力量准备做什么。问题是凭什么放弃?又凭什么要集中?回答是,我们假定客户的需求是不同且易变的,所以,每家企业只能在某一个方面集中精力才能做到极至,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能力。

    如果真是这样,市场会出现什么情况?市场会出现由若干“特色公司”组成的竞争格局。

    比如,世界汽车市场有丰田,福特,通用这批做中档车优秀的公司,也有专注做高档的奔驰,宝马,沃尔沃,还有做低端市场的现代,大宇,马日达等等。

    几乎在每一个成熟市场,竞争的格局就是如此。我们很难说做高端就一定比做中端的公司好到哪,因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大家在不同的方向上竞争,就不会、也不可能出现价格战。

    从这一逻辑,我们大家也很容易为中国企业目前的营销水平打分。不客气地说,中国企业营销就整体而言,基本上是没有战略的竞争,因为我们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走,结果就都只能培养出两种能力:市场炒作和价格战。

    这就是今天中国市场的现实:有一家公司做了个功能饮料“脉动”成功了,就会引来无数跟风。有一家公司做房地产发财了,就会有无数公司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没意思,千方百计想挤进房地产行列。

    当然,如果这种现象是以一种整体性方式出现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过分苛求其中的企业。当一个市场主要是机会型市场,13亿大市场做什么都赚钱的时候,不跟风岂不是傻子?当中国的富豪榜前100名中,有35名都出在房地产的时候,你说不进房地产的企业家是不是的确有点傻?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对三家公司的营销有出自内心的尊重,一家是海尔,一家是联想,一家是万科。

    海尔的营销战略我归结为“以售后服务实现产品增值”。当家电行业的竞争游戏中,大家手里的核武器――规模和设备都差不多时,就只好开始在价格上大打出手。这时,海尔选择什么?海尔选择放弃价格战,选择了集中在服务层面创造竞争优势。

    接下来海尔的成功就是战略的成功。海尔在营销上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从来没做过标王,但海尔却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海尔从冰箱进军彩电、空调,短短三年就做到前三名。

    联想的营略战略我归结为“以渠道管理实现产品增值”。当计算机行业的老大们,还在那里拼命出货,为了眼前利益热衷于维护“核心技术(如方正,四通)”,为了利润拼命让代理商相互争斗(如ibm,hp)。这时联想选择了渠道整合,愿意放弃暂时利益与渠道商结成战略伙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