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龚家龙:一个“民营石油大亨”的陨落

  2007/12/26  [访问本页PC版]

    从当初以轻工局的名义从银行贷款20万元起家,天发的前身就以全民所有制企业的面目出现。

    “若说不算全民所有制企业,天发的确是龚家龙一手做起并带大的,一直是他说了算,政府20多年没有投入过一分钱,仅仅是派驻过人员入驻企业参与管理。若说不是国有企业,但从注册之日起,天发的性质就已定了性。”

    天发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兼并荆州亏损国有企业的历程。

    “组建业务繁杂的天发‘帝国’时,很多企业是‘政府以低价格送到’天发手中的。这些国有产权清楚的亏损企业的加入,让天发的产权性质更加模糊。”熟悉龚家龙的人士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糊的属性成为龚家龙向政府讨价还价、索取资源的一项资本。

    1994年,在油气领域经营摸爬滚打数年的龚家龙想到了用“上市”壮大企业。

    当时他的天发旗下仅仅有两个加油站、6000万元左右的资产。他开始向湖北省政府和荆州政府求助。

    一方面,龚向省政府承诺,上市募集资金之后,除了在石化产业领域进行开拓外,还承担起参与帮助湖北国企解困的责任。双方签订的原则性协议是,天发上市后帮助省里解决一个困难行业。此外,龚家龙还将天发的631万股划给了荆州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利益捆绑以及自身的国企色彩。

    在此情况下,天发的上市工作得到了湖北方面的全力支持。1996年年底,天发股份(后改名为天发石油)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价飙升70倍,募资8亿多元。

    同年,天发还争取到三峡工程的一个输气配套工程。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龚家龙同样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自身“国企”的性质,发起成立“天润三峡投资基金”,向公司内部职工和外界募集资金近5亿元。

    此后,龚家龙在进一步搭建起自身企业与政府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1998年,荆州市政府出手,为天发争取来成品油批发、零售和原油进出口的牌照。这使得天发在石化领域的前进战略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为中石油、中石化之外作为该领域第三方力量——民营石油势力的代表性企业。

    在一系列“红帽子”的支持帮助下,天发在石化领域很快就建立起拥有近100家加油站、两座大型储气库、一座储油库以及一家合资油气运输公司在内的产业群。

    兵败资金链

    这还并不是天发的顶点。龚家龙声名和企业的规模还将一路攀升和膨胀下去。但让他头疼的事情已经不远了。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