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龚家龙:一个“民营石油大亨”的陨落

  2007/12/26  [访问本页PC版]

    天发股份在成功上市后,享受了各种政策支持和好处的龚家龙需要兑现他向政府的承诺——帮助收购困难国有企业。这也是龚家龙梦魇的开始。随后一系列的财务黑洞问题、产权纷争都开始在这一基础上蔓延。

    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此出现。在湖北当地政府的主导下,龚家龙的天发两年内接二连三地吞并了湖北的15家国企,迅速膨胀为一个巨无霸型企业集团。员工数量从1996年的数百人,一下增长到近两万人,资产规模高峰时膨胀到近70亿元。涉及到的产业领域包括造纸、畜牧、金属材料、地产、木材、洗涤等众多领域。其中包括曾经大名鼎鼎的活力28集团,包括其上市公司。龚将自己的菜籽油业务置入其中,将其重组为“天颐科技”。至此,天发旗下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

    虽然资产规模极度膨胀,但天发集团并购过来的企业大多都是长期经营不善的老国企,有着沉重的经营压力和债务负担。对于天发而言,要整合好如此之多、涉及门类广泛的企业群,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但龚家龙还是全盘接收了下来。一方面,这是对于政府支持不能不做出的回报。而另一方面,龚家龙也有着自己另外的打算。

    龚家龙也有利用这些企业为天发争取更多银行贷款的想法。同时,天发在企业战略上也制定了多脚走路的策略,并不只把目光放在石油一条线上。龚家龙试图依靠自己的“魔方之手”在农产品深加工、造纸等领域也能做出一番事业。

    但很快问题就接踵而至。在2000年以后,多个因素加剧了天发危机的爆发。

    一方面,从1999年开始,国家把加油站当做整顿的对象,天发石油从盈利转为亏损,无法再给天发效益带来拉动。此外,受政策的影响,天发在石化领域进行的大量投资无法按时投入运营,产生不了效益。

    而另一方面,天发在并购了众多企业之后,承担这些企业大量的债务,加上天发在重组这些企业的过程中也大举从银行贷款融资,每年还本付息的压力巨大。在各类新项目的投资上面,天发每年需要20亿元资金来进行维持。

    在资金链绷紧的情况下,天发将两家上市公司作为资金抽水机来使用。

    上市配股融来的数亿元资金在配股项目上的投资却效益不佳。两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开始逆转,从2002年起产生巨额亏损。此外,天发还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

    龚家龙为了保留住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包括资金通道不被切断,从2001年起,开始指使手下进行大规模的财务造假。

    这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很快天发被立案调查,遭到公开谴责和行政处罚。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