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盘点07把脉08 陶瓷行业专家高端对话

  2008/1/3  [访问本页PC版]

    2008年我用三个之年来形容。首先是“激情之年”,2008年是奥运之年,所以是激情的。“颠覆之年”,国家政策逐步完善之后,对于那些原来不太规范的企业和整个行业而言,可能是颠覆之年。第三个是“博弈”之年。专业人士和专业学者,对2008年的普遍预期,跟实际情况发生的差异,就是我们所说的是寻找机遇的机会所在。但这种情况与我们每个人预期的差异是很大的。这有几个方面的博弈,从行业来讲,是企业的博弈,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是企业与政府的博弈。从陶瓷企业在全国的布局来讲,各产区之间会产生博弈,如果新产区的产能很顺利的释放出来,产能很快的释放,这就变化了各产区的博弈,市场上是品牌与品牌的博弈,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2008年是属于结构调整的一年,是决定今后发展态势的、承上启下的年份。可能从2010年开始,中国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到时可能会出现新的产业格局,新的品牌结构格局。

    【刘小明】:对于2007年的回顾,刚刚两位都讲了,我觉得2007年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保持着产业一贯的发展态势,我分析了其中的因素,主要跟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跟奥运效应的释放有关。城市化进程主要是房地产行业非常火爆,到了下半年最后几个月,房地产有一种下跌的态势,据我所知,深圳的高端市场受到了一些影响。整个来讲,2007年还是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我刚刚听了黄总讲的,真正的趋势,或者是走向我认为2007年是陶瓷行业的拐点。整个陶瓷行业所谓的洗牌、拐点其实以前很多年都在提,上一轮的经济发展的高潮是2004年,2004年是宏观调控举措的一个开端,2004年除了宏观调控,还伴随着能源、原料、上游成本增长,电力供应紧缺等,直到2005年,在整个产业大局末端出现了一批小企业倒闭,关于2006,我们曾经判断2006会进入行业的冬天,结果到了2006年是产销两旺的趋势,出现了大逆转。2007年也是产销两旺的势头。为什么说2007年是行业的拐点?我感觉是节能减排从世界性的到了变成中国的决策,陶瓷行业很多低端的产能面临着真正的淘汰,2006年春天我们报道南庄21家陶瓷企业面临着倒闭,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时候政府也想做一些事情,但是大环境是不允许的。

    《陶城报》社长、总编辑刘小明

    为什么是一个拐点?首先是政策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现在政府的调整、整顿、治理是否太无情?跟行业这么多年自身没有感知周边环境不断变化有关系,我们自身也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2007到2008年,我认为是行业的转型期,转型的特点体现在:以政府为主导行业的调整、整顿,或者说洗牌,带来的结果是使得整个行业的产能更加集中,这样市场也更加集中。因为你淘汰的是落后产能,使行业资源集中在优势的企业上,对企业来讲是规范和提升。这种拐点不是拐到黑夜中,而是向着阳光灿烂的方向走。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