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改革开放30年 东鹏的快速成长历程

  2008/12/25  [访问本页PC版]

    何新明当时眼看着陶瓷厂关门,员工被遣散。这个经历,为今后东鹏初期以并购进行低成本扩张奠定了基础。“这场洪水让我明白了商场的残酷,做任何事,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正是这场大水,让他在创业过程中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

    受金融海啸冲击,相当部分佛山陶瓷企业纷纷裁员或停产,但东鹏凭自主创新保持不停产、不裁员,业绩仍然逆势增长。

    何新明反思后总结,东平陶瓷厂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头脑发热不切实际地扩张,且在这一过程中,只注重规模堆头的盲目扩张,不注重产品开发、人才储备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其结果必然是失败。

    1996年,在政府的安排下,何新明接管石湾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属企业——华泰陶瓷有限公司,这家和东平陶瓷厂一起后来改名为东鹏的企业,当时由于管理不善,负债1.5亿元,处于停产。领导怕何新明看了之后打退堂鼓,要求接手之前不能去厂里看。何新明二话没说,无任何条件就将这个“烂摊子”接了下来。“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要一个创业的平台,要好好把握。”

    立牌

    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出路

    接管华泰之后,麻烦事也接踵而至。债主们天天上门追讨债务,何新明只好躲到车间里办公。如何解决厂里的出路?何新明对华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发现厂里的关键设备是进口的,但以前却用进口设备生产耐磨砖等“大路货”,资源浪费。为此,他决定对华泰施行大手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把原来定位做低档产品的策略调整为做中高档产品。

    中高档品牌怎么做?第一个难题就是新品牌起什么名字。何新明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也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当时,在佛山陶瓷行业,只要“会飞”的品牌都做得特别好,比如鹰、蝶、海鸥,但有没有什么比鹰更厉害?一个偶然的机会,何新明看庄子逍遥游,了解到鹏这种神鸟,非常仰慕“鹏”这种“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精神,于是取“东平”之“东”,“大鹏”之“鹏”,正式取名“东鹏”。

    何新明说,自东鹏诞生之日起,“我就下定决定要将其定位为高端品牌,力争成为中国建陶行业内最好的品牌。但企业做品牌,并不是说你定位高端就是高端,有些定位高端的品牌一碰到困难就不自觉地降低定位,然而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做低端品牌,那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1996年8月,东鹏品牌正式推出,当时何新明在业内首家邀请台湾知名品牌形象策划公司,为东鹏陶瓷导入ci战略,制订品牌目标,成为陶瓷行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之一。但何新明意识到,东鹏起个好名字,有好的定位,关键是要有好的产品质量。1997年,刚刚起步的东鹏就将500多万元投在了科研开发上。1998年,“建陶万千 东鹏领先”这句早期的宣传语,道出东鹏品牌打造上的“野心”。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