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企业:转型不等于转移南方日报 2008/4/10 [访问本页PC版]庄:有想过。但目前受资源限制没有办法把生产线拉得那么大。我们现在国外市场也应付不来了。 中国的市场蛮大的,现在我们出口美国的产品以硬质窗帘为主,国内市场能不能接受还存疑。我们也需要调研一下,看准了再进入。而且国内的通路和我们现在做的国外渠道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完全是两回事。 关于企业转移: 企业主体还是留在珠三角 记:有没有考虑过把一部分低端的加工环节转移出去,降低企业的成本? 庄:在产业转移上,我们也开始有所规划了,譬如把一部分利润相对低的产能转到了山东日照去了,但是最赚钱的部分譬如订做部分还留在东莞。山东现在的土地、电力供应和劳动力都相对充裕,而且那边还给我们提供了林地,可以种树,这可以从长远上解决我们原材料供应的问题。我们现在在这里用电,是停三供四。 但在东莞本地,我们去年也进行了增资扩产,这里的政府开明,而且现在我们企业高端的制造部分,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做到。 尤:我还没有想到要把企业往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甚至也没有想过往大陆其他地方转。办一家企业,除了土地、厂房等一次性投入外,企业水、电、工资等刚性成本还是差不多的。现在说山区劳动力充裕,其实招工也有困难,很多地方现在都是空巢。 说实话,我也去过很多地方考察,也有客商提出让我们到越南去设厂,我想如果大家都想着到越南去,那么个小地方用不了几年就该缺工了,所以目前不考虑。下一步,我们有可能到墨西哥去设厂,不过那是为了开拓全球性的生产基地。 专家观点 腾笼换鸟可以但要小心引不来更大的鸟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丁力前不久刚对珠三角的外向型企业进行过专题调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看到前几天林毅夫在深圳有一个演讲,认为中国还是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以他自己近期的调研为基础,以记者近期在珠三角的调查为契入点,丁力对外向型企业很多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珠三角比较优势不能未老先衰,否则是一大灾难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