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珠三角企业:转型不等于转移

南方日报  2008/4/10  [访问本页PC版]

    丁力认为,广东的外向型企业,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营,技术含量都是比较低的,这些企业随着成本提高,竞争力逐渐下降,极有可能影响生存发展。

    下一步怎么办。现在珠三角的制造企业成本增长过快,但珠三角的比较优势不能未老先衰,我们要对珠三角的优势倍加珍惜。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消失后,对广东是一大灾难。如何保持优势则要靠创新。

    个人认为,珠三角现在的发展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哪怕是我们认为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含量也不高,产业集中度也不强。

    以产业来判断企业的优劣,这个定位粗了一点

    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是先进产业还是落后产业?丁力表示,以产业来判断,这个定位粗了一点,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优势企业,他认为应该以企业是不是污染型企业,是不是高能耗企业,产业的配套能力强不强,研发投入的比重,工业增加值率高不高等作为判断。要把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想办法留下,但不可能把劳动密集型企业都移走,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办法发展。

    他并不认为it行业就比服装家具高档得多,事实上有些行业虽然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但只要把技术、市场做大,销售做强,同样还是很有前景的。

    顺应产业转移规律找准产业升级方向

    丁力表示,腾笼换鸟,是一个好的思路和决策方向,但也要小心:笼子腾空后有没有更大的鸟飞进来。

    他认为,全球的产业转移有一个规律,先是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接下来是it、重化行业,这些产业承接的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产业资本。再往上游,就是新材料、生物、化学工程,事实上这些行业西方也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转移过来。所以对引进的产业,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不可能引进的都是先进的高端的产业。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广东在全球分工中,靠比较优势形成的加工贸易产业,吸收的总量比较大,但局部地区过度工业化,应该适当作一些调整。譬如有些地区人口非常拥挤,东莞有些镇村,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例为1:10,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适当进行调整是对的。

    鼓励外源企业重心内移,鼓励民间资本创业

    广东的外向型经济,如果从大类分,主要分为外源外向和内源外向。前者进入当初就是将珠三角作为制造业基地,两头在外,其中部分企业这些年的发展重心逐渐内移,但大部分仍重心在外后者则是内源外向,从为大品牌做贴牌起步,赚到第一桶金后重心逐渐内移,逐步从加工型步入市场型,下一步的目标是走向创新型,包括格兰仕、美的、华为等其实都属于这一类型。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