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企外迁佛山腾地万亩 产业升级如箭在弦

  2008/4/22  [访问本页PC版]

    扶优企业面临苛刻清洁生产标准

    根据计划,此次整治工作中,留下来的企业必须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我们实施的不仅是清洁生产的国家标准,而是更加苛刻的禅城标准。”禅城区经贸局副局长沈树华说,相对而言,禅城标准要严格30%以上,“每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国家标准是830毫克以内,而禅城标准是100毫克以下”。

    根据《禅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位于南庄镇周围和“四路一河”(即佛开高速、佛山一环、季华路、南庄大道两侧和吉利河两岸)等重点区域,以及南庄镇以外范围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原则上予以搬迁或关闭不过,对其中少数具有品牌效应、社会效益,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同时按要求投入污染治理和厂容厂貌改造的行业龙头企业,允许保留。

    “如果在禅城区没有任何的生产环节,没有一条生产线,对陶瓷的研发也有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还是想重点保留几家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的企业,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投入环保改造,通过整治改造后达到相关的环保标准。”沈树华坦言,纳入名单的是佛山陶瓷第一方阵中的企业。

    ◎视点一

    迁往内地,成本回到8年前?

    陶瓷产业整治,受冲击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有关人士指出,近年来佛山陶瓷持续向外扩张的浪潮中,大批大型企业已成功完成国内市场布局,相对这些企业的自发行为而言,广大中小企业则是迫于重重压力,不得不走上迁移之路。

    主动扩张:

    名企数年前已谋划全国布点

    外迁的一大原因是珠三角制造业成本飙升。

    早在数年前,佛山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已看到这一趋势。5年前,以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陶瓷企业扩张就拉开了生产外迁的序幕,也吹响了佛山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占领更大份额、争夺霸主地位的号角。从那时开始,陶瓷名企纷纷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进行布点、扩张。

    有关人士指出,陶瓷名企的扩张一方面是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占领市场的企业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