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企外迁佛山腾地万亩 产业升级如箭在弦2008/4/22 [访问本页PC版]此外,内地的江西、湖南、沈阳、山东等地虽然有着土地成本和资源等优势,但软环境上远远不及佛山。习惯了珠三角软环境的企业,北上之后如何适应内地水土也是许多企业的所担心的问题。 ◎视点二 大批企业外迁,佛陶优势何在? 从去年开始,佛山开始通过一系列转移和改造,赶走污染,留下研发、物流、展示等高端环节,希望以此实现佛山陶瓷的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在这一过程中,200余家建陶企业将外迁。 尽管佛山相关部门人士一再强调:留下来的企业占据了佛山陶瓷的大部分生产规模。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内地新兴产区承接的不仅是佛山陶瓷的转移,其承接陶瓷产业转移也绝不会以做单一的生产基地为目标。 “黑马”高安 此前,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山东淄博、临沂以及龙头产区广东佛山,是国内建陶行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后来随着陶瓷企业扩张与部分地区发展需要,陶瓷生产基地开始在广东清远、肇庆,辽宁法库,湖南岳阳等区域蔓延。 据相关媒体报道,2007年以来,新中源投资高安,斯米克、唯美集团、东鹏三大巨头进驻丰城,金意陶、乐华、欧神诺布局景德镇……一批批陶瓷业巨头纷纷投资江西,布局中原地区,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8月28日,新明珠集团又投下重磅“炸弹”,投12亿元巨资修建江西高安项目。这一举措更是使得以高安市为首的江西产区像中国陶瓷界的一匹“黑马”,出现在国内建陶产区的分布格局当中。其发展势头显然已经有赶超山东淄博与福建晋江,直逼佛山龙头产区地位。 在日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陶瓷行业新锐榜上,江西占据了年度新兴产区4席中的3席,其中两席就位于高安。 有坊间传言指,佛山曾有意识引导陶企分散转移,以免集中形成与佛山抗衡的地区。然而,市场并没有按“佛山意愿”转移。据介绍,目前在江西高安建陶产业基地落户的企业达48家,拟建生产线149条。广东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旗康说,30平方公里的高安基地,将来必然要达到300条生产线,如此规模生产能力,会展和物流中心必然要建立。 陶瓷中心之争渐起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