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企外迁佛山腾地万亩 产业升级如箭在弦

  2008/4/22  [访问本页PC版]

    有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佛山外迁陶瓷企业已在东北、山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初步完成布局,占地达3万亩,而原有规模仅是1万余亩。仅大陶企投资形成的产能就达500亿元,加上从佛山转出去的100亿元,达600亿元之多。

    在全国圈地建厂最多的佛山陶企“新中源”,其生产基地已全部成功转移到内地省份。东鹏、新明珠等陶企也在内地多个省份设立了生产基地。因此,此次佛山陶瓷产业整治风暴几乎对这些企业不会构成太大影响。

    被动迁移:

    中小企业希望成本回到10年前

    面对日益高涨的成本,佛山陶瓷业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是拼命压缩成本,主要途径是到内地建厂另一途径是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做升级换代产品。

    2000年前后的时期,柴油每吨2000—3000元,现在已是6000元煤,那时每吨600—700元,现在是1200元。在劳动力方面,2000年前后600元每月可以雇一个工人,如今需1500元,而且依然面临着招工难问题。

    再加上越来越严厉的环保约束政策。重重压力下,不少企业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做好产业布局,在内地和东南亚建厂,靠规模压缩成本。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拉我们过去投资,诱惑很多。到一些地方很可能将成本倒推至8年前或者10年前的佛山。”海棠陶瓷总裁唐硕新如此表示。

    不少企业对外迁仍心有疑虑

    陶瓷企业生产环节外迁,可能极大压缩生产成本,但仍有不少企业对外迁心有疑虑。

    在对人才和能源的竞争中,大企业相对处于优势地位,而中小企业相对处于劣势大企业可以与当地的资本和企业联合,中小企业相对来说不是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势单力薄。

    禅城区经贸局有关负责人亦坦言,内地省份在承接佛山陶瓷转移的时候,往往也会“挑三拣四”。“大家都盯准了大企业、名企业,中小企业常常被忽视。”该负责人说。

    南海某陶瓷厂是众多搬迁企业中的一家,企业老板对于搬迁态度积极,但也有忧愁:“设备可以带走,但人才带不走。”据了解,目前佛山聚集了大批陶瓷行业顶尖人才,这些是内地任何一个省份都难以媲美的。企业外迁之后,人才是否愿意跟着走?配套的企业又如何跟上?这些都是不少企业主所担心的。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