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佛山南庄陶瓷商贸之都的演变 “一转一升”

南方日报  2012/10/13  [访问本页PC版]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特别是2007年以来,许多陶瓷厂开始大范围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打包已经成为了最轻松的工作,一条线只需一个工人守着就行,产量也由原来的一个班(约8小时)1000多件增加到了9000多件。

    原本烧制陶瓷的窑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在基本上都使用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宽体窑,一窑就能烧制9000件瓷砖,是原来的两三倍,并且产品的质量非常好。

    同时,生产的产品类型也逐渐变得更具专业水准,由早年的釉面砖逐步变为聚晶砖,再到现在最先进的玻化砖。生产技术的全面提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收入的提高。任伟和任勇向记者表示,像他们这样普通的技术工人领班,在2007年还只有三四千的工资,而现在不加奖金都已在七千以上了。

    人气财气代替“废气”

    “到处都是粉尘,即使做打包,一天下来头发、眉毛都变白了。”1996年就到陶瓷厂工作的任勇至今对早年的生产环境仍心有余悸。这样的工作环境一直持续到了七八年前,随着部分陶瓷企业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一批新式厂房开始建立,再加上政府在这方面的高压姿态,陆陆续续有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大型的除尘设备,陶瓷厂内的工作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变,清新的环境由内而外都可见,厂内工人不再担心会有什么职业病,厂外的蓝天和青山依然美丽。

    陶瓷企业的到来也改变了高要本地的发展面貌,聚积了越来越多的人气和财气。在萨米特基地门口,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已经由附近的村民建起了几排的商铺和楼房,靠着收租和经营日常生活用品,超过5000人的工厂,让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开始富足起来,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选择了留在家里就业。

    当然,这样的陶瓷企业在高要市并不只是新明珠一家,而是所有的33家,这些陶瓷厂分布在高要各地,给原本落后山区带来了活力。

    根据公开数据,高要的引入珠三角转移陶瓷厂的战略给高要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速一度超过50%,两年就翻了一番,财政综合增长率连续两年高居全县(市)之首,成为全省首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山区县(市),整个陶瓷产业带来的投资相当于整个高要之前的所有工业投资总和,由传统的山区农业县一跃而成为全省的工业强市(县)。

    高要市对投资项目并非“来者不拒”,而是近年来根据全市的产业发展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招商工作,不断提高准入门槛,从“招商引资”转为“招商选资”。据介绍,仅2006年到2010年,高要市先后拒绝了40多个、总投资50多亿元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不达标的项目,投资质量和环境保护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