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首台万吨陶瓷压砖机诞生记南方日报 2016/5/17 [访问本页PC版]1988年,恒力泰的前身石湾陶瓷机械厂,克服设备落后、项目经费不足等不利条件,研发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全自动压砖机。该项目在中国陶机自主研发的国产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自动压砖机项目获得国家建材局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迄今为止行业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这台具有历史意义的压砖机坚实耐用,直到2013年还在正常使用。 谈起公司的历史,杨学先难掩自豪感。“我们做陶瓷机械,今年是第59年,我们是中国第一家做陶瓷压砖机的,已经有30年了,我们的陶瓷压砖机产销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有这样的底气,才敢立项研发万吨压机。” 韦峰山回忆起第一台全自动压砖机的研发历程,可以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1985年,韦峰山在国家建材局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工作,是自动压砖机项目设计团队的重要成员。 当时国内在自动化压砖机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不过,佛山、景德镇等地已经引进了意大利制造的自动压砖机。韦峰山想方设法联系到这些厂家,实地观察国外自动压砖机的主体结构及设计特点,并消化吸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形成了国产自动压砖机的设计方案。 相较之下,如今从事陶瓷机械研发的条件好了太多。恒力泰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研发经费,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且为佛山三水首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体系认证的企业,也是佛山市首家荣获市政府质量奖的机械装备企业。过去工程师们辛苦地手工绘图,现在也由cae分析设计软件、三维仿真设计软件替代。 不过,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仍被韦峰山奉为圭臬。“从事机械研发设计,首要条件必须热爱本职工作,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没有5—7年的积累沉淀很难出实际成绩。”他说。 但凡有年轻的技术人员加盟,韦峰山谆谆善诱,“研发设计要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零件设计入手,逐步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他鼓励年轻人多去用户一线观察学习,不要闭门造车。 c.产能过剩?高端陶机供给不足 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是国内陶瓷装备行业的现状。万吨压砖机正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 “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符合我们行业的现状。”杨学先说,作为陶瓷企业的供给方,中国陶机近十多年虽然有了巨大飞跃,但是和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以及现在客户对智能化装备、特种装备的需求,高端陶机其实是供给不足。 万吨压砖机的推出,即是填补国内超大规格陶瓷板材成型装备的空白。杨学先认为,未来将是超大规格陶瓷板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将带动大吨位压机需求增长。 恒力泰迈过“万吨级”门槛之后,正在开发16800吨压机,预计研发时间比万吨压机缩短一半,明年年初可推向市场。在1000吨至10000吨压机领域,恒力泰还根据市场需求,实施压机多元化发展战略,开发出耐火砖自动压砖机、墙体砖自动压砖机、透水砖自动压砖机等多元化产品。 万吨压机等高端产品推出后,也推动了下游建筑陶瓷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认为,国内陶瓷行业处在转型期,恒力泰的高端压机产品为行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转型升级,装备先行。”他说。 此前,7500吨压机最大只能生产1200×1800(mm)规格的陶瓷板,万吨压机不仅将陶瓷板规格提升至1200×2400(mm),还将薄度减少2/3,达到5.5—6mm。“以前(规格)要做大,必须要做厚,这样不利于节能和节约原材料。现在通过万吨压砖机,以及陶瓷企业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规格)做大的同时也能更薄。”杨学先说。 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之外,杨学先认为,“走出去”是应对国内陶机产能过剩的另一路径。据悉,恒力泰压机已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巴西、越南、印尼、伊朗等国设有办事处和销售、售后团队。 “印度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建陶产业增长非常快,年均增幅20%以上,我们的压砖机产品是印度市场的主流装备。”杨学先说,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非洲市场也正在兴起,3月,恒力泰向非洲加纳一次性出口了8台压机。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恒力泰压砖机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