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以史为镜做“聪明”的领导者

  2007/11/21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在真实的世界里,许多事业成败的症结点并不在干部及部属,而是在企业领导者的身上。但是房间却很少有书籍或文章教导干部、经理人要如何去“辅助老板”。其实,经理人的表现得要依赖周遭其他人的表现,这些周遭人士当然不仅限于部属及同僚,还包括了上司,所以经理人就必须为这些人士的表现负责。因此,老板的表现就是经理人第一个必须担负的责任。

    在西汉文帝时,有一次文帝想了解一些内政问题,便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年有多少诉讼案件?”,周勃没有答出来汉文帝接着继续问周勃:“天下一年收支多少?”周勃支支吾吾还是答不出来,吓得他冷汗直流。汉文帝不得要领便转头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轻描淡写地答道:“每件事都有主管官员。如果问司法案件,找廷尉问钱粮,找治粟内史。”文帝一把火上来质问陈平:“如果各有官员负责,那么你这丞相要管什么呢?”陈平回答:“管大臣啊!”陈平答得爽快,身为宰相,不该样样琐事都管,宰相的责任是辅佐皇帝,协调辅佐各部会首长,使他们发挥所长,尽其本分。

    不过,企业领导者具坚毅的性格在商场上固然是项良好的特性,但是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三国时期蜀汉有个担任丞相主簿的人,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看到诸葛亮日理万机,大热天还要亲自批阅公文,大到国事,小到农耕器具都要自己亲自看过,他便提出建言,说:“治国和治家一样,有一定的体制,一定的分工。以治家为例,奴仆耕种,婢女下厨,鸡管鸣晓,犬管防盗,牛只负载,马匹跑路,各司其事,条理分明,主人高枕,安心吃住。如果事事亲自掌理,不再分派,只会弄得筋疲力尽,终无一成。”这人接着说:“难道主人的才智不如奴婢鸡犬?不,而是他失去做主人的章法。”孔明很感动他的建言,但仍然不能放心授权。

    当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和魏国大将司马懿相持不下,司马懿在看到诸葛亮派人下战书时,没说什么只和来者闲话家常,探听的不是军队调动或军力等军情,而是诸葛亮这名主帅的日常生活,使者便照实回答:“诸葛公夙兴夜寐,打二十板以上的刑罚都要亲自裁定,做得多,吃得少。”使者走后,司马懿便对部将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繁,恐怕撑不了多久。”当下决定不论汉军如何叫阵,不出战就是不出战。

    没多久,司马懿印证了他的想法,诸葛亮大小事情依然亲自处理,鞠躬尽瘁,不久便积劳成疾,死而后已。或许诸葛亮实在太聪明,为了完成主子的遗愿,不满意也不放心交给他人来办,宁可大小业务一手揽下,结果呢?天下竟是给了看似没有他聪明司马懿家族给统一了。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