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2007/10/13 [访问本页PC版] 加快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保证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相适应。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区县(市)财政科技投入也要逐年增加。整合政府各类投资资源,向自主创新倾斜,努力创造条件,全市科技投入达到5亿元,主要用于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达到1亿元,市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在现有4,000万元基础上逐年增加。引导和鼓励企业科技活动经费达到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进一步激发增加科技投入的内在动力,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提高筹集资金能力,改善资金使用结构,使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与开展创新活动的客观需要相适应。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建设和完善风险投资的投入、运作和退出机制,营造良好的资金供给、运作和需求环境,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到2010年,风险投资机构达到15家,资金总额50亿元。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拓展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等方面的资金渠道,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加强技术产权交易为纽带的产权融资能力建设,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架设桥梁。
(三)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
培养造就一批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流创新人才,形成我市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发挥科技人才培养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助力度,重点资助和培养我市优势高新技术领域急需人才、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海外归国优秀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综合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加快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校(所)门,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必要的资助、包装策划和管理培训、融资服务等多种扶植手段,壮大我市的创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中介人才队伍,适应现代服务业即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家行业自律组织,通过信息交流、论坛、培训、科技合作等多种方式和服务手段,建立起视野开阔、创新开放、反应灵敏、运筹帷幄的高新技术企业家队伍。切实发挥国有企业产业技能工人培训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和机构培训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级蓝领,培育一批产业技能型人才。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