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7/10/13 [访问本页PC版](六)推动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拓展科技合作渠道 积极开展与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家的科技合作,组织多种形式的重大国际科技交流、项目对接及洽谈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和中介服务体系,为我市吸引海内外人才、资金、项目创造优良条件。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管理,以引进先进设计制造技术为重点,限制盲目、重复引进,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以“二〇〇六‘中国-俄罗斯年’暨第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简称“哈科会”,两年一届)为契机,坚持政府搭台、院所参与、企业承载的原则,发挥地缘优势,集中力量推进对俄科技合作,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主题,按照友谊、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和“以产业化为主线,以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为重点,把我市建成全国对俄科技合作基地”的工作思路,把哈尔滨建成全国对俄合作与交流的桥梁、展示对俄合作成就的窗口、面向东北亚的对俄合作服务平台。重点引进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等国家高新科技成果,进一步拓宽、畅通国外先进技术向我市转移的渠道,推动区域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完善中俄两国双向资源信息库和哈尔滨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创建辐射全国各地、服务中俄合作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在巩固发展现有5个对俄合作中心的基础上,新组建胶粘剂、煤液化、传感器等一批对俄合作专业技术中心,依托在哈大学、大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对俄合作中心,建设对俄科技合作中试基地,承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中试任务。加强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化项目,到2010年,形成70个产业化项目的承载能力,集中力量抓好轻型飞机复合材料、特种焊接材料、复合胶粘剂等60个重大项目的建设。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开展对俄科技合作,改进现有研发和工艺技术体系。引导科技民营企业承担一批技术起点高、规模效益明显的重大对俄科技合作项目。 (七)实施专利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强化政府的知识产权导向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利化。继续分层次开展专利战略研究,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指引。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扩展到40个,知识产权工作重点覆盖面提升到60%以上,重点推进100家企事业单位专利制度建设,推动全市运用专利制度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自主核心专利技术拥有量大幅度提升。不断完善专利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专利保护和行政执法能力,形成适应国际规则的专利保护法制环境。加强专利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哈尔滨知识产权网为载体,整合全市专利管理、保护和服务资源,建立起政务公开性、服务综合性、功能互动性、信息多样性的专利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促进专利知识的普及和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300名专利技能复合型和5万名专利知识普及型两个层次人才,形成一支适应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利人才队伍。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