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鹏陶瓷何新明:单品牌战略更适合东鹏2009/11/1 [访问本页PC版]何新明:去年金融危机,我们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保持很快的增长,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创新。在市场不景气,供过于求的现状下,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激励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在出口上,也大力推动自己的创新产品比如“纳福娜洞石”、“宾夕法尼亚”系列都是主推的出口产品。 其次,东鹏走出国门到意大利、美国等地建立自己的专卖店和渠道。这对减缓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以前出口的做法就是行业的中间商不断的转手,这样一来,利润摊薄,因此,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我们自己建渠道直接与消费者见面,中间的环节减少了,竞争力也就提升了。 在欧美建专卖店对品牌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做用。原先在欧洲,消费者对中国的陶瓷是不了解的,他们认为中国的陶瓷是垃圾货,是便宜货,质量比较差。实际上,这种隔山卖牛做法使他们不了解我们,中间商在国外把价格压得很低。通过我们自己建店把优质的产品放在消费者面前,而我们的成本优势又很明显。这样一来,欧美消费者,提起中国陶瓷都会想起东鹏陶瓷。 企业文化:要积淀也要统一 《中国经营报》:你不断地提到创新,能否这样说,东鹏的核心竞争力在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 何新明:我认为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能力,这能带动我们品牌的提升和销售的提升。二是危机意识。这么多年我们能稳步发展是与我们的危机意识息息相关。 《中国经营报》:我们看到,东鹏的新产品非常多,创新的路径是什么? 何新明:创新来自于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然后努力去实现它第二,我们保持着国际视野,我们总经理陈克俭是一个国际化的人才,视野很宽,他不断地了解世界陶瓷的走势,第一时间掌握世界潮流的方向,因此,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国内快人一步第三,就是要投入,创新是有风险的,我们在创新方面不断的投入,每年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包括培养我们的团队,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引进国外的设计师、技术人员来参与我们的创新。 《中国经营报》:创新已经成了东鹏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注意到文化战略成为东鹏二次创业的主要战略,东鹏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何新明:有专家指出,操作改善,效益提高几倍流程的改造,效益提高10倍文化的改进,效益可提高100倍。东鹏的文化建设,从品牌建立之初就非常注重。1996年我们就有企业的ci,2004年,我们出版了东鹏企业文化手册,就是对过去8年企业文化的总结。2009年,我们又进行新企业文化改进和整合,出了一本新的文化手册。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