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瓷企业的多品牌和单一品牌运营优劣分析

  2007/12/20  [访问本页PC版]

    误区二:多品牌就是“同品多牌”

    在多品牌经营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近亲繁殖”导致的“同品多牌”。这种现象在陶瓷行业、涂料行业均十分盛行。如一家陶瓷企业,拥有13个品牌,产品架构、花色几近相同。以微粉系列抛光砖为例,花色全部都一模一样。涂料企业更是如此,除了油漆桶外面的标识不一样,里面装的涂料都是同一配方。这些在业内已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了。这种简单的换标签、换名字的做法,使得多品牌操作变得十分容易,这也从另外一方面助长了多品牌的风气。

    “同品多牌”最大的危机来自市场,市场上经销商的“同室操戈”导致营销毫无“玄机”可言,顾客也在“品牌冲突”中将各个品牌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最终将竞争指向了毫无退路的“价格”,价格于是一降再降,每次都要挣扎到“底限”。当上游的原材料、动力供应成本上升时,低价策略变得十分危险。2005年上半年,部分建陶企业在饱受原料涨价、运输限超、拉闸限电等冲击后,再也坐不住了。建陶行业两家以多品牌运作发家的企业率先涨价,涨价幅度在10%左右,涨价自然令企业十分被动。

    误区三:品牌数量越多越好。

    一段时期内,建材企业开展了一场“多品牌大战”,较量的就是“品牌数量”,一家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的涂料企业“制造”了20多个品牌,而一家号称中国最大的建陶企业之一的厂家拥有13个品牌,一些后来居上的企业也不甘示弱,新品牌层出不穷。

    伴随着品牌数量增多,主要问题有:

    1)厂家资源分散,顾此失彼,没人喜欢“花心萝卜”,经销商信心下滑。

    2)经销商冲突增多,厂家不得不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协调、安抚经销商。

    3)内耗严重。外资企业多品牌运作的背后是数十年管理经验的累积,而一些弱小企业匆忙上马多个品牌,管理将不堪重负。

    4)“多米诺骨牌效应”隐患。一个品牌出现危机,往往会加速祸及其他品牌,“多米诺骨牌效应”随时可能爆发。

    应该说,一些盲目追求品牌数量与销售规模的企业已尝到苦头,部分多品牌企业在渡过“增长蜜月期”后呈直线下滑的趋势。

    ——多品牌运作也不乏一些成功的企业,主要代表有:

    1、有层次的多品牌架构,华润涂料成为国产涂料“领头羊”。在洋品牌强势的中国涂料市场,多数国产涂料被逼至窝居一隅,成为区域性品牌,但华润涂料逆流而上,成为民族涂料的“旗帜”,进入中国涂料业第一阵营,其中理性的多品牌策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