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神诺公司董事长鲍杰军:渐进式扩张的全球化发展模式2007/12/17 [访问本页PC版]四是本土一线品牌已具备在国内市场抗衡国际顶尖品牌的能力。建陶产业与卫浴产业所处的市场特征有所不同。卫浴市场属于寡头竞争型市场,几大国际顶尖卫浴品牌高度垄断了国际中高端市场。而建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难以呈现少数寡头高度垄断市场的格局。即便是意大利、西班牙的国际顶尖建陶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与之相应的是,依托强大的生产优势、健全的内销网络,本土一线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日渐强势,国外建陶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一线尚需假以时日,欲对本土品牌实施整体压制几乎不可能。 五是建陶产品的属性不利于形成垄断性品牌,从而削弱了国际建陶品牌的优势。国际建陶品牌难以达到国际卫浴品牌的垄断性强势或许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注脚,卫浴产品上醒目的品牌标志有利于品牌的显性识别与传播,同时也非常符合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炫耀与攀比消费心理,而在建陶产品的表面则不太适宜如法炮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建陶品牌的拉动力并需要更多依赖产品本身的差异,在客观上加大了打造品牌优势的难度。 弱势下的不对等合作 产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事实上,中国与世界建陶强国目前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已经包含了某些层次的合作,最明显的案例就是中国建陶企业与国际建陶品牌之间日益广泛的oem合作。总体来看,由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产业影响力以及对全球分销网络的掌控能力,目前的合作并不对等,中国建陶产业在国际建陶产业链上仅仅扮演了一个只能赚取微薄加工利润的生产者角色。一方面,掌握着国际销售渠道命脉的建陶强国长袖善舞,利用中国建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肆意压低oem的加工价格,转手在国际市场牟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高喊着中国建陶产品的低价出口破坏了国际市场的平衡,指责中国建陶产业采取了不公平的竞争手段,进而设置重重壁垒遏制中国建陶产业的国际化扩张。这种在产业竞争弱势下建立的不对等合作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观,只能通过产业整体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来打破。 和谐竞合开辟中国建陶全球化通途 传统建陶强国的遏制与扩张战略,不仅使中国建陶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也为中国建陶产业带来了新形势下的合作契机:当中国建陶的生产成本优势被等量抵消之后,还能有什么核心竞争优势?是否会面临国内顶尖企业被收购、高端市场被垄断、国际贸易被遏制的不利局面,沦为廉价产品的世界加工中心?在全球竞争格局中,中国究竟应当如何选择自身的定位?如何把握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如何开辟全球化的通途走向全面的强盛?凡此种种,都是中国建陶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需要回答的战略性课题。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