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清远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10/13  [访问本页PC版]

    (三)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采取严格有力措施,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重点,综合防治工业污染、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和城市污染。优先保护好饮用水源,201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50%以上,北江、滨江、琶江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度下降,三江水质显著改善。加快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七、完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体系,构建和谐清远

    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大文化建设,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社会安定团结。

    (一)加强大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更加注重教育、宣传、文化、科技、卫生等大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打造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调优、调高、调大的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展规模学校,扩大教育规模。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师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发优质资源,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包括高中和职业学校)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工业发展的理念来发展规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加快清远大学城建设,力争将清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成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学院,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品牌。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来清远办学,拓展民办教育。坚持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推动教育资源向山区倾斜,通过教育促进人口结构转换。

    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战略高度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产业,聚合生产要素,整合现有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模用改革的动力和胆识去冲破传统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文化体育广场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坚持办好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惠及百姓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建设支撑大旅游发展,注重挖掘保护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提升城乡文化品味和文化形象。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宣传工作,形成建设先进文化、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