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规划

  2007/10/13  [访问本页PC版]

    该区水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以防洪为主,兼有排涝、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该区是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三江汇合,八大口门分流入海,河网纵横交错、水流条件错综复杂的三角洲河网区,资源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匀。珠江三角洲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防洪标准的水利工程,西江下游有万亩以上防洪堤围14条,总长130公里北江下游有北江大堤全长61.3公里西、北江三角洲万亩以上堤围71条,全长1876公里,大型水闸19座,建成锦江、镇海、大沙河、流溪河等4座大型水库及一批中型水库东江下游有万亩以上防洪堤围19条,总长244公里。

    (二)主要问题

    ——交通

    1.网络布局不完善,通行能力仍显不足。高速公路尚未成网,总量仍显不足铁路网络布局欠合理,珠江西岸无铁路运营广州铁路枢纽建设滞后主要城市交通拥挤堵塞,行车速度慢大型专业化码头能力不足,航道满足不了船舶大型化的需要现有白云机场能力紧张。

    2.结构性矛盾突出。高速公路比重小铁路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和效率公用码头吞吐能力紧张,特别是广州港和深圳港大型集装箱专用泊位的吞吐能力不足,缺口达25-30%,货主码头和部分港口件杂货泊位能力富余枢纽港航道水深不适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的需要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尚未起步。

    3.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各自为政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整体运输效率的发挥。

    ——能源

    1.人均用能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低。2000年珠江三角洲人均消费2.1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3052千瓦时,低于日本、欧美等国家90年代的水平,也低于香港、台湾地区1999年水平万元gdp能耗0.9吨标煤,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高出近3倍。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油、气等优质能源的使用比例偏低,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5%电力生产以煤电为主,且大多数煤电厂未安装脱硫装置,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酸雨频率超过50%。

    3.电力供应尚未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电源结构不合理,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小煤电、小油电、柴油机组及地方小水电装机容量达660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0%,这些小机组出力不足,难以调度,且能耗高、污染大,急需淘汰电源建设后劲不足二是电网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用电增长和大规模接收西电的需要,部分地区供电仍存在“卡脖子”问题电网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