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规划2007/10/13 [访问本页PC版]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建成布局完善、分工合理、协调发展、沟通广东省、连接港澳的综合运输网,形成畅通、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全区公路里程达到3.5万公里,公路密度85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里程达到774公里,港口和机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 到“十五”期末,30万千瓦机组容量占全区装机容量70%以上,比2000年提高35%。人均用能2.8吨标煤,人均用电9970千瓦时,万元gdp能耗0.75吨标煤/人。人均用能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电网设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建立安全、稳定、经济、高效、清洁的多元化能源生产和供应体系,人均用能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水利 到“十五”期末,全面提高江海堤围的防洪潮能力。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其防洪标准可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加上飞来峡水利枢纽联合防洪调度,可达到防御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深圳市市区防洪标准要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深圳市的主要海堤防潮标准达50-100年一遇开展珠江八大口门与河道的综合整治,提高江河泄洪能力。重要城市排涝能力达到10-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的标准。初步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全面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主要河段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水质不低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其中ⅱ类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广小区分质供水,使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1000万居民饮上优质水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供水保证率达到95%,深圳、顺德达到97%通过综合整治遏制水污染发展势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深圳、顺德市达60%以上。 到2010年江海堤围和蓄水工程全面达标。广州市、珠海市和各地级市市区的防洪标准都要达到50-100年一遇一般堤围达到20-30年一遇各重点大海堤的防潮标准要达50-100年一遇排涝设施全面达标。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ⅱ类水质,实现供水城乡一体化,优质供水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供水保证率达到97%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排涝、给水保障、水环境保护体系,实现人水协调、配置优化、供水安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