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2007/10/13 [访问本页PC版] (十)城市景观建设。以开发城市建筑艺术和地域特色景观为重点,充分挖掘我市建筑文化、人文景观和寒地滨江城市特色资源潜力,投资7.1亿元,实施了一批高品位、风格独特的景观建设工程,城市特色更加突出。继续实施了中央大街综合整治二、三期工程,对大安街、红专街等18条辅街进行了整治,辟建了欧罗巴风情园等多个休闲区,拆除了一批与中央大街整体风貌不协调的房屋、灯桥及装饰物、附着物,对楼体门面进行了全面整饰整修、亮化,使中央大街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一流景区,成为全市最具人气的商业步行街实施了为期3年的太阳岛地区综合整治工程,拆除了岛内不符合风景区要求的建筑,进行了大面积绿化和金水河河道疏浚,还原了太阳岛的环水特点,建成了太阳岛标志性景观——太阳门及青铜钢琴,辟建了松鼠岛、天鹅湖、瀑布长廊、俄罗斯风情小镇等30余处观赏区,基本恢复并提升太阳岛风景区原有野趣盎然的特色环境面貌实施了松花江南岸沿江风景长廊改造工程,对沿江风景区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与建设,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铺设了面包石甬路和大理石步道,进一步提升了沿江风景区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对保护街坊、保护建筑实行了抢救式保护和科学开发,实施了道里犹太会堂、南岗阿列克谢耶教堂、道外清真寺、香坊哈里路亚教堂等综合改造工程,对果戈里大街、买卖街、油坊街等一批保护街道进行了深入的综合整治,辟建了印度风情街、女人街等特色街路,形成了一批独具异域特色的城市新景观,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辟建了市民广场、俄罗斯河园、巴黎广场、维也纳音乐广场、太平休闲广场等近50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广场,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形象,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和健身场所。
(十一)城市住宅建设。按照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以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区危房棚户区拆迁改造和新区开发,住宅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全市共实现住宅建设总规模2595万平方米,竣工住宅205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30亿元实现经济适用住房竣工规模92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1亿元拆迁危棚房585万平方米,彻底改造了道外太古小区、动力“垃圾山”、太平新乐小区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危房棚户区,实现了住宅建设重点向二环以外和道外、香坊、动力等旧城区的转移先后建成了红旗、闽江、河松等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住宅新区和欧洲新城、运华广场、北鸿花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小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十五”末期,我市实有房屋建筑面积为13647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为7647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16.69平方米,比“九五”增加了2.28平方米。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